首页>古诗>厉鹗>灵隐寺月夜

灵隐寺月夜

作者:厉鹗 清代

581人阅读
夜寒香界白,涧曲寺门通。

月在众峰顶,泉流乱叶中。

一灯群动息,孤磬四天空。

归路畏逢虎,况闻岩下风。

鉴赏

  《灵隐寺月夜》是一首五言古体诗。灵隐寺,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,附近有飞来峰、冷泉亭诸名胜,是西湖的游览胜地。“月夜”标题,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。从诗中“夜寒”、“落叶”看,时间当在深秋。

  首二句,“夜寒”点时间,在深秋的寒夜。“香界”,指佛寺。一个“白”字,未见其月,已见月光的皎洁。接着写透过寺门,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,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。三、四句承上启下,抬头望“月在众峰顶”,可见月升中天,群峰相托;低头看“泉流乱叶中”,可见秋叶纷飞,泉水流淌。由静景而写到动态,以动衬静,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。四句读来,佛寺月夜,尽收眼底,俯仰之间,所见所感,妙趣横生。

  五、六句先写进入佛寺。“一灯”指寺里的长明灯。“群动息”,语出陶渊明《饮酒》“日入群动息”,指一切都归于沉寂。“孤磬”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。“四天”指四禅天,佛教所谓色界诸天,即整个天空。两句意为,进入佛寺,所见一灯孤明,犹感四面静寂,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,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。末二句又承上启下,后写由于太冷清,太空寂,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,不便久留,只好出寺离归。山林多虎,使人生畏,“况闻岩下风”。俗谓“云从龙,风从虎”。闻风如见虎,使人更惊恐不安,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。

 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,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,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、处境难耐的心境。写法上,以景托情,情由景生,情景交融,水乳难分。

创作背景

  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,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,寺前冷泉飞度,古木苍深,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,屹立寺门,环境幽静、清雅。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,踏着月光游山,全诗的韵味就在这月色当中。

注释

灵隐寺,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,寺前有飞来峰,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,环境清幽。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、感觉,意境清冷。
香界:指佛寺。明杨慎《丹铅总录·琐语》:“佛寺曰香界。”白:谓如雪如霜,喻清冷。
“月在”句:灵隐寺周有北高峰、南高峰、飞来峰,故云。
一灯:指佛殿中长明灯。群动息:语本陶渊明《饮酒》诗:“日入群动息。”谓万物俱息。
“孤磬”句:以佛殿孤磬之声,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。四天,四方天空。沈佺期《从幸香山寺应制》:“岭上楼台千地起,城中钟鼓四天闻。”空,空寂。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

猜您喜欢

沁园春 美人乳

清代董以宁

拊手应留,当胸小染,两点魂销。讶素影微笼,雪堆姑射,紫尖轻晕,露滴葡萄。

漫说酥凝,休誇菽发,玉润珠圆比更饶。开襟处,正粉香欲籍,花气难消。

当年初捲芳髫。奈坟起、逾丰渐欲高。见浴罢铜洼,罗巾掩早,围来绣袜,锦带拴牢。

逗向瓜期,褪将裙底,天壤何人吮似醪。幽欢再,为娇儿抛下,湿透重绡。

……

12923 0 0

怜香伴

清代李渔

宵同梦,晓同妆,镜里花容并蒂芳。深闺步步相随唱,也是夫妻样。从今世世相依傍,轮流作凤凰,颠倒偕鸾帐。

……

10143 0 0

七月十五夜暑甚看月达晓

清代黄遵宪

空庭树静悄无鸦,太白光芒北斗斜。破碎山河犹照影,广寒宫阙定谁家?

光残银烛谈偷药,热逼金瓯看剖瓜。满酌清尊聊一醉,漫愁秋尽落黄花。

……

2685 0 0

菜人哀

清代屈大均

夫妇年饥同饿死,不如妾向菜人市。
得钱三千资夫归,一脔可以行一里。
芙蓉肌理烹生香,乳作馄饨人争尝。
两肱先断挂屠店,徐割股腴持作汤。
不令命绝要鲜肉,片片看入饥人腹。
男肉腥臊不可餐,女肤脂凝少汗粟。
三日肉尽馀一魂,求夫何处斜阳昏。
天生妇作菜人好,能使夫归得终老。
生葬肠中饱几人,却幸乌鸢啄不早。

……

2564 0 0

满江红 其五 思隐

清代尤侗

寄语青山,为我筑、数椽茅舍。更计较、凿斯池也,衡门之下。

屋后十弓放笋竹,墙边五亩栽桑柘。还留些、隙地种梅花,依台榭。

北海钓,南山射。东墅弈,西园画。有邻翁来往,鸡豚春社。

笑问老妻能去否,蒿簪藜杖归休罢。但囊中、尚乏买山钱,从天借。

……

2558 0 0

扫码关注小程序

微信搜索 Xuebody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