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古诗>李纲>望江南·江上雪

望江南·江上雪

作者:李纲 宋代

869人阅读
江上雪,独立钓渔翁。箬笠但闻冰散响,蓑衣时振玉花空。图画若为工。

云水暮,归去远烟中。茅舍竹篱依小屿,缩鳊圆鲫入轻笼。欢笑有儿童。

赏析

  上片,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。首句化用柳宗元的《江雪》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两句。“箬笠但闻冰散响,蓑衣时振玉花空。”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,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。“箬笠”“蓑衣”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,函面简约,意境空灵。“冰散响”描写轻细的声音,衬托出环境的寂静、钓翁的宁静。钓翁“时振玉花空”的动作,衬托出钓翁的凝定。“但”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。“图画若为工。”展现在眼前不是生活图景,简直就是一幅画,极言其美感。

  下片写渔家乐。天色已晚,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。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,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,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。“云水暮,归去远烟中”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,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;“茅舍竹篱依小屿”,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;“缩鳊圆鲫人轻笼”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;“欢笑有儿童”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。

  古人说: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”当不得志的李纲看到渔翁简朴自在的生活时,他应该也想过“独善其身”吧!但无论多难,他都没有放弃,他一直在坚持,直到与这个世界决绝。柔美婀娜的柳丝固然给生活增添了诗意,但世上如果没有坚挺的胡杨,这份诗意也将荡然无存。李纲,就是那坚挺的胡杨,民族的脊梁。

李纲(1083年-1140年2月5日),北宋末、南宋初抗金名臣,民族英雄。字伯纪,号梁溪先生,祖籍福建邵武,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。李纲能诗文,写有不少爱国篇章。亦能词,其咏史之作,形象鲜明生动,风格沉雄劲健。著有《梁溪先生文集》、《靖康传信录》、《梁溪词》。

猜您喜欢

祭亡妻程氏文

宋代苏洵

呜呼!
与子相好,相期百年。
不知中道,弃我而先。
我徂京师,不远当还。
嗟子之去,曾不须臾。
子去不返,我怀永哀。
反复求思,意子复回。
人亦有言,死生短长。
苟皆不欲,尔避谁当?
我独悲子,生逢百殃。
有子六人,今谁在堂?
唯轼与辙,仅存不亡。
咻呴抚摩,既冠既昏。
教以学问,畏其无闻。
昼夜孜孜,孰知子勤?
提携东去,出门迟迟。
今往不捷,后何以归?
二子告我:母氏劳苦。
今不汲汲,奈后将悔。
大寒酷热,崎岖在外。
亦既荐名,试于南宫。
文字炜炜,叹惊群公。
二子喜跃,我知母心。
非官实好,要以文称。
我今西归,有以藉口。
故乡千里,期母寿考。
归来空堂,哭不见人。
伤心故物,感涕殷勤。
嗟予老矣,四海一身。
自子之逝,内失良朋。
孤居终日,有过谁箴?
昔予少年,游荡不学,
子虽不言,耿耿不乐。
我知子心,忧我泯没。
感叹折节,以至今日。
呜呼死矣,不可再得!
安镇之乡,里名可龙,
隶武阳县,在州北东。
有蟠其丘,惟子之坟。
凿为二室,期与子同。
骨肉归土,魂无不之。
我归旧庐,无不改移。
魂兮未泯,不日来归。

……

14711 0 0

题春归亭

宋代唐庚

沙际春光又是归,亭前景物故应奇。绿杨雅与清江称,残雪偏于碧嶂宜。

流水无凭何处去,东风有准不吾欺。芳菲栏槛无穷兴,消得新愁入鬓丝。

……

6444 0 0

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 其一

宋代李纲

春光不为干戈薄,花县纵观桃李开。可惜繁华劳剪刻,莫教风雨便残摧。

溪山有意相辉映,蜂蝶多情自往来。应笑逐臣心似铁,客中扶病亦登台。

……

6407 0 0

赠刘景文

宋代苏轼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(最是 一作:正是)

……

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

宋代戴复古

堂堂大节在朝廷,名重当时太华轻。
乾道君臣千载遇,先生议论九重惊。
人歌黄霸思遗爱,我颂朱云有直声。
一瓣清香拜图像,英风凛凛尚如生。

……

4227 0 0

扫码关注小程序

微信搜索 Xuebody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