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娘曲(之三)
别让我讲,让我沉默,
我有义务保守秘密,
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,
只是命运它不愿意。
时候到了,日出会驱散
黑夜,天空豁然明爽;
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,
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。
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,
倾听他胸中的积郁;
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,
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。
……
|
生着这种叶子的树木
从东方移进我的园庭;
它给你一个秘密启示,
耐人寻味,令识者振奋。
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,
在自己体内一分为二?
还是两个生命合在一起,
被我们看成了一体?
也许我已找到正确答案,
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:
你难道不感觉在我诗中,
我既是我,又是你和我?
杨武能 译
这首诗以一种具有特殊叶子的树木为象征,引发了关于个体与整体、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。首句“生着这种叶子的树木/从东方移进我的园庭;”描绘了这棵树木的引入,象征着新思想或新启示的到来,为诗人的园庭带来了变化。
接着,“它给你一个秘密启示,/耐人寻味,令识者振奋。”表达了这棵树木所蕴含的深意,激发了诗人的思考和灵感。诗人通过提问,“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,/在自己体内一分为二?”和“还是两个生命合在一起,/被我们看成了一体?”探讨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,以及事物的多面性和统一性。
“也许我已找到正确答案,/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:”诗人似乎在思考中找到了答案,但这个答案并不是直接给出的,而是通过下文的提问来进一步展开。“你难道不感觉在我诗中,/我既是我,又是你和我?”这里,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,即在创作中,诗人的身份是多重的,既是自我表达的主体,也是与读者共鸣的客体。
整首诗通过树木的象征,探讨了个体与整体、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。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,情感深邃,展现了诗人对于存在、认知和创作的深刻洞察。通过这种内省和反思,诗人试图传达一个更广泛的真理:在艺术创作和人类经验中,个体与他人是相互联系、不可分割的。
别让我讲,让我沉默,
我有义务保守秘密,
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,
只是命运它不愿意。
时候到了,日出会驱散
黑夜,天空豁然明爽;
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,
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。
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,
倾听他胸中的积郁;
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,
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。
……
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?
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橘橙金黄,
怡荡的和风起自蔚蓝的天上,
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柱轩昂——
你可知道吗?
那方啊!就是那方,
我心爱的人儿,我要与你同往!
你可知道:那圆柱高耸的大厦,
那殿宇底辉煌,和房栊的光华,
还有伫立的白石像凝望着我:
“可怜的人儿,你受了多少折磨?”
你可知道吗?
那方啊!就是那方,
庇护我的恩人,我要与你同住!
你可知道那高山和它的云径?
骡儿在浓雾里摸索它的路程,
黝古的蛟龙在幽壑深处隐潜、
崖冰石转,瀑流在那上面飞湍——
你可知道么?
那方啊!就是那方,
我们趱程罢,父亲,让我们同往!
…
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?
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橘橙金黄,
怡荡的和风起自蔚蓝的天上,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柱轩昂——
你可知道吗?那方啊!就是那方,
我心爱的人儿,我要与你同往!你可知道:那圆柱高耸的大厦,那殿宇底辉煌,和房栊的光华,
还有伫立的白石像凝望着我:“可怜的人儿,你受了多少折磨?”
你可知道吗?那方啊!就是那方,
庇护我的恩人,我要与你同住!你可知道那高山和它的云径?骡儿在浓雾里摸索它的路程,
黝古的蛟龙在幽壑深处隐潜、崖冰石转,瀑流在那上面飞湍——
你可知道么?那方啊!就是那方,
我们趱程罢,父亲,让我们同往!梁宗岱 译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