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
生命,是什么呢?
要了解他么?
他--是昙花,
是朝露,
是云影;
一刹那顷出现了,
一刹那顷吹散了。
上帝啊!
你创造世人,
为何使他这般虚幻?
昨天--过去了。
今天--依然?
明天--谁能知道!
上帝啊!
万物的结局近了,
求你使我心里清明,
呼吁你祷告你,
直到万物结局的日子,阿们。
……
|
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,
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
紧紧拉住你的衣襟。
呵,母亲,
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,
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,
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。
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,
生怕浣洗会使它
失去你特有的温馨。
呵,母亲,
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?
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,
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?
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,
如今戴着荆冠,我不敢,
一声也不敢呻吟。
呵,母亲,
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,
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,
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?
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,
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,
给花、给海、给黎明。
呵,母亲,
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,
不是激流,不是瀑布,
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。
这首诗歌以其深情的笔触,展现了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与无法言说的爱意。诗人在每一个段落中,都以“呵,母亲”作为结尾,像是对母亲的深情呼唤,同时也构成了一种情感的递进和深化。
首先,诗人描述了与母亲相处的瞬间,如“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”和“紧紧拉住你的衣襟”,这些细致入微的动作,展现了一种母子之间深挚的亲密和依赖。诗中的“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”一句,巧妙地用晨曦象征时间的流逝,暗示了母亲生命的消逝和诗人内心的无奈。
接下来,诗人通过对“鲜红的围巾”的描绘,表达了对母亲生活细节的怀念和对那份温馨记忆的珍视。同时,诗人也意识到“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”,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逐渐模糊,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。
在诗歌的后半部分,诗人通过对“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”和“如今戴着荆冠,我不敢,一声也不敢呻吟”的对比,展现了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和变化,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无尽的感激和愧疚。诗人不敢惊动母亲的安眠,也不敢轻易展示对母亲的爱,这些表达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怀念。
最后,诗人将自己的怀念比作“不是激流,不是瀑布,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”。这个比喻十分巧妙,既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母亲的深沉情感,又展现了这种情感的内敛和深沉。古井虽然平静,但深不可测,正如诗人对母亲的怀念,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,但却深沉而持久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歌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,展现了对母亲的深沉怀念和无法言说的爱意。诗人通过对与母亲相处的瞬间、对母亲生活细节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生命的感慨等内容的描绘,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、愧疚和怀念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思念。
生命,是什么呢?
要了解他么?
他--是昙花,
是朝露,
是云影;
一刹那顷出现了,
一刹那顷吹散了。
上帝啊!
你创造世人,
为何使他这般虚幻?
昨天--过去了。
今天--依然?
明天--谁能知道!
上帝啊!
万物的结局近了,
求你使我心里清明,
呼吁你祷告你,
直到万物结局的日子,阿们。
……
我是佛前一朵莲花,
我到人世来,
被世人所误。
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,
我来寻我今生的情。
三百年红尘轮回,
唯我一人而已。
我是,罗桑仁钦・仓央嘉措。
千山万水,我独坐高台之上,
耳边是声势浩瀚的诵经声,
身前是俯身敬拜我的子民。
此时,此地,
于日光之城,
于红日神山,
于观世音的圣殿。
我与你皆凡人,
你不必为我伤悲。
也许彼一世,我还会再来,
也许就坐在你的身边,
当你不经意抬起头时,
看到我微微一笑的容颜。
我信人世轮回,
永坠地狱我不怕。
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,
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,
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,
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。
如果佛祖问我:你,是谁?
你,由何而来?
你,往何而去?
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,
告诉你——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。
……
严静的世界,灿烂的世界
黎明的时候,谁感我醒了?
上帝啊,在你的严静光明里,我心安定,我心安定。
我要讴歌。心灵啊,应当醒了。
起来颂美耶和华。琴啊,瑟啊,应当醒了。
起来颂美耶和华。黎明的时候,
谁感我醒了,阿们。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