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白
在剥蚀的廊柱之下,
在梦和虚无之间,
你的名字的声音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。
你那浅红的长发,
是夏日的闪电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
起伏于黑夜的脊背。梦里的黑暗的流水在废墟间涌淌,
从虚无中构成了你:痛苦的发辫,已经遗忘。
夜色中湿润的岸边,横陈着拍击着一片
梦游里的海洋,一无所见。王央乐 译 …
…
|
又是天明,
潮湿和寒冷…
雨下了通宵,
一直不停。
大地被水染成阴黑,
草的深绿被水泡烂。
压在我心头上的
是一块灰色的天,
一团黑铅。
偶尔一个瘦削、昏花的太阳
想来到我们中间
想庇护我们,
用他那黄色的一片。
这时我不禁忆起:
那遥远的青春岁月,
那第一次的爱情,
在某个公园的一侧。
这首诗以雨后的清晨为背景,描绘了一幅阴郁而深沉的画面,同时在这冷清的景象中,悄然唤起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。
开篇“又是天明,潮湿和寒冷…”,直接点出了时间和环境的特征,一种压抑的氛围随之铺展开来。雨夜的持续,使得“大地被水染成阴黑,草的深绿被水泡烂”,这些描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衰败,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。天空中的“灰色”与“黑铅”,更是将这种沉重感推向了极致,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。
然而,在这绝望之中,诗人并未完全放弃希望。他捕捉到“偶尔一个瘦削、昏花的太阳”,这微弱的阳光虽然不足以驱散所有的阴霾,但它却试图“庇护我们”,用其“黄色的一片”给予人们一丝温暖和慰藉。这不仅是自然界中光与影的对比,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中希望与绝望的交织。
接下来的部分,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转而回忆起“那遥远的青春岁月,那第一次的爱情”。这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光,穿透了现实的阴霾,照亮了诗人内心的某个角落。青春的热烈与纯真,初恋的甜蜜与酸涩,都在这一刻被重新唤醒,成为了诗人心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整首诗在压抑与希望、现实与回忆之间巧妙地转换,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。雨后的清晨虽然寒冷潮湿,但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却如同温暖的阳光,照亮了前行的道路。这种对比与反差,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,也让人在品味之余,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。
在剥蚀的廊柱之下,
在梦和虚无之间,
你的名字的声音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。
你那浅红的长发,
是夏日的闪电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
起伏于黑夜的脊背。梦里的黑暗的流水在废墟间涌淌,
从虚无中构成了你:痛苦的发辫,已经遗忘。
夜色中湿润的岸边,横陈着拍击着一片
梦游里的海洋,一无所见。…
倾听我如一个人听雨,
不专注,不分心,
轻盈的脚步,细薄的微雨那成为空气的水,那成为时间的空气,
白日还正在离开,然而夜晚必须到来,
雾霭定形在角落转折处,
时间定形在这次停顿中的弯曲处,
倾听我如一个人听雨,无需倾听,就听见我所言的事情
眼睛朝内部睁开,五官全都警醒而熟睡,
天在下雨,轻盈的脚步,音节的喃喃低语,空气和水,没有分量的话语:
我们曾是及现在是的事物,日子和年岁,这一时刻,
没有分量的时间和沉甸甸的悲伤,倾听我如一个人听雨,
湿淋淋的沥青在闪耀,蒸雾升起又走开,
夜晚展开又看我,你就是你及你那蒸雾之躯,
你及你那夜之脸,你及你的头发,从容不迫的闪电,
你穿过街道而进入我的额头,水的脚步掠过我的眼睛。
倾听我如一个人听雨,沥青在闪耀,你穿过街道,
这是雾霭在夜里流浪,这是夜晚熟睡在你的床上,
这是你的气息中波浪的汹涌,你那水的手指弄湿我的额头,
你那火的手指焚烧我的眼睛,你那空气的手指开启时间的眼睑,
一眼景象和复苏的泉水,倾听我如一个人听雨,
年岁逝过,时刻回归,你听见你那在隔壁屋里的脚步么?
不在这里,也不在那里:你在另一种成为现在的时间中听见它们,
倾听时间的脚步,那没有分量、不在何处的处所之创造者,
倾听雨水在露台上奔流,现在夜晚在树丛中更是夜晚,
闪电已依偎在树叶中间,一个不安的花园漂流——进入,
你的影子覆盖这一纸页。…